打样是赢得订单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如何结合软硬件实力打好客户满意的样品是关健!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前润机械

      在当前竞争的标签印刷市场中,当部分高附加值、高利润的标签订单刚放单时,马上会有多家印刷厂同时来打样竞争,哪家落实客户满意的打样效果,哪家就可以获得优先主动话语权;哪家能够率先打样成功,哪家还可能成为其他印刷厂跟色的目标参考;哪家用最少的成本打样OK,哪家就能在后续大批的生产中稳住订单持续企业利润。所以打样是赢得订单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如何结合软硬件实力打好客户满意的样品是关健!

  颜色的呈现是其中困扰印刷打样最多、最典型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从印刷色彩的角度着重分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才能有效、高效地赢在打样。
    一、印前是关键
 ▼磨刀不误砍柴工,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能在电脑前搞定的,就别在打样搞定;能在打样搞定的,就别在制版搞定;能在制版搞定的,就别在印刷解决;要学会前端发力,最大限度将错误或问题扼杀在前端工序,越到流水化生产的末端,返工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损失更大,修正所需的时间越多。所以必须坚定一个理念,尽量前端工序做到有条不紊,这样后端才不会兵荒马乱,打个比方不同色版间的补漏白套印,如果前面文件不处理后好,后面就更要花更长时间更多试验来弥补这个失误,最后出来的效果不一定是理想的。
 同样的,客户前期文件中图色有问题的,无专职或者专人专在前面做完善或者调整,而是想印刷师傅手动调墨键印出好的颜色,那不是痴心妄想?!所以日常大印刷厂的印前都有专人或者专职对客户源文件进行图像优化处理和分色二次调整,这样已经在跑线上就跑在很多对手前头,即使后面同样的条件你又怎么追得上呢?可以改浅网不动深位,可以调局部不动整体,可以修主体不动背景,运用鼠标点东点西的操作却节省一台印刷设备调来调去的时间,小小的改变却带来质的改变,只是很少决策者能够真正认知到这一点的重要,所谓“三分印刷、七分印前”也就是这个道理。
 ▼建立好印前、印刷色彩匹配一致性
 打好第一张标签的要因那就是让打样机当印刷设备用,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印刷设备动不动就几百万上千万的,塔应该是像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时刻准备战斗,一战必胜的,那把印刷机当成打样机是很多印企一直存在的误区!上机发现色不对跟不到,那再次改版再次上机,再次上机再次改版,如此往复循环,造成的浪费也是不小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提前建立印刷与印前的色彩匹配一致性,使得打样机能够模拟真正上机的色彩效果。如果打样结果可以跟到客样,那么上机跟色的一致性就会很大,反之,如果打样本身都跟不到色样,那么贸然上机也是徒然,还不如在前端将色彩调整好。这里所谓的建立一致统一性,包括打样和印刷两个部分,其实也就是业界常说的“色彩管理”了。万不可只做印刷不管印前,或是只做印前不管印刷,再或者是两者虽然做了,却根本不统一,例如打样打的标准是Fogra40,但实际印刷纸张却是接近Fogra42,那么色彩匹配就会出现很大问题。
   二、印刷设备稳定是前提
 设备的稳定是实现印刷色彩管理的重要前提,一台稳定的设备能够让印刷打样没有后顾之忧,一印刷就能很轻松的跟上色;反之一台不稳定的设备就像买彩票碰运气,今天或许可以跟到色,或者怎么调整也跟不到色,甚至出现前期印得好好的单怎么样也印不回来这样的尴尬境地。所以更加提倡“三定”:
 ▲设备稳定:印刷机的稳定是色彩管理中最关键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多少厂都败在“印刷机的稳定”,由于涉及变数多,控制不易,所以能够保持一台印刷机真正稳定的师傅很难得。这个稳定可以归纳成一个指标就是“网点扩大”,这是确保一致性的关键指标。我们知道,密度相同是不能说明色彩相同,除却油墨本身差异,因为网点扩大都可能不一样;而网点扩大不同,灰平衡肯定也不同。就像前海德堡的钟老师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一个很厉害的机长并不在于放墨有多快调色有多准,这些自动油墨预置CIP3/4会帮你实现,而在于是否能够保持这台印刷机的网点扩大一直都是稳定的;一个很厉害的印刷主管则在于能够保持车间所有印刷机的网点扩大一直都是稳定的。  
  ▲规范制定:为了材料的确定,所做好印刷机的稳定和材以必须合理利用数字化的仪器和工具,并建立数字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比如超出标准如何处理?各生产环节是否有仪器检测的量化数据表?设备的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具体内容是什么?材料不同批次是否有抽样,检测标准和宽容度多少,有没有相关留样记录?
    ▲材料确定:印辅材料同样也是需要做质检控制的。对于材料必须有一整套的机制、方法、仪器和标准,如果做不到,标准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际上过分地节省5%都不到的材料成本,用不合格的材料,结果往往造成75%以上的间接损失。  
   三、打好培训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思想有就什么样的行动,这是培训的原因。随着技术迅速的更新迭代,思维观念以及作业做法也要及时更新,这也是后色彩管理时代的需要。比如在打样过程中,传统印刷师傅主观判断经常出错的地方就是会落入患得患失之地。假设在出版时将网点缩小了5%,但印刷时由于颜色不足,必须加墨以增加密度,但此时在同一墨区的满版油墨密度将会增加27%,造成典型的网点颜色OK,但实地就会过头。同理,如果设定的网点扩大是15%,实际上高达25%,那么在印刷方面就拼命减墨,结果肯定是网点OK,实地不足。所以如果网点差距到了5%或更大,印刷方面基本靠加墨减墨都会无能为力,这些不通过系统培训,改变观念就会陷入死循环。
  ▲强烈建议用培训的方式演变成自身的生产力,让自己工厂的人随时掌握,随时应用,并随时看到效果。培训需要向生产要效益,需要向考核要成绩,好的培训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让学习的参与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让一个人的技能变成N个人的操作。
  ▲付费培训可以获得一些称号,隐患是有可能的人员跳槽与流失;另外一种则是请第三方进入公司驻厂培训,这样好处是随时有需要可以开始,无需等开班,由于不限人数,相对平均费用更低,但不好之处是第三方培训资质龙蛇混杂,滥竽充数,而且一次性培训没有后续跟踪辅导,较难以落地,所以顾问也是另外衍生出的一种变通方式,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议企业可以综合评估,全面权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渠道或是几者结合来进行。赚钱的企业千篇一律,重视培训的万里挑一。毫不夸张的说,人就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是活的资产,是最重要的资产,视培训为生产力的企业才能在打样环节中拔得头筹,一骑绝尘;舍得投资员工的企业才能走得长远,基业长青。
    四、数据是保证
  生产不完全只能是讲技术,是应用技术获得符合客户品质要求认可的一种作业方式,所以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是赢得打样的重要保证,这个过程就离不开数据。
  ▼数字管控统一标准,减少争议。
  对于色稿如果只是纯视觉评估,而没有任何数字标准定义是很难接受的,而且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因素。所以但凡知名的品牌商对于打样都有明确的数字要求,或者是视觉和数字双重收货标准,譬如实地色差多少?网点扩大多少?三色灰多少?整体评分多少?所以这要求印刷企业平时都需要熟练地使用各式色彩测量仪器和管理系统。海外的客户提供的数码色样一般也贴上数据化的标签,追什么标准?用什么测量模式?容差多少?这些就是打样跟色的目标,如果培训到位,这些就能驾轻就熟地解读。
     在当前竞争的印刷市场中,订单往往被视为印刷厂的命脉所在,有单,意味着货如轮转生意红火;没单,则表示设备空耗人员闲置,因此几乎所有决策者最为看重的还是业务订单,而为了获取业务尤其新兴业务,坚实的技术支撑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前润机械))

相关文章